当前位置:首页 >国际 >

西安“电视问政”掀问责风暴:官员出汗群众出气

发布时间:2017-07-17 19:44:18    来源:工人日报

7月8日晚,2017年第7期西安电视问政开播,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李宁君和各区县人社系统负责人走进直播间接受市民代表及嘉宾质询。资料图片

7月8日晚黄金时段,西安广播电视台一套、三套、五套,西安新闻广播以及有关网络、新媒体等同步直播电视问政节目《问政时刻》。劳动监察对群众投诉推诿扯皮、医保卡变购物卡、培训造假骗取财政补贴……一个个暗访短片让西安市人社局的22位官员在拷问席上如坐针毡。一个半小时后,360名现场观众给出最终评价:34.89%满意,65.11%不满意。

市人社局连夜开会,整改随后展开。而更让相关责任人惶恐不安的是,纪委的追责调查也在近日启动。

这是西安市政府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大型直播电视问政中常见的一幕。时至今日,一年半中,问政12次,在西安的行政效能革命中掀起了强劲旋风。

首期直播,观众暴增4倍

2016年4月8日晚8点,一个普通的周五。许多西安人像往常一样轻松随意地浏览着电视节目,忽然发现西安广播电视台的一个直播格外有意思:曝光问题,质问官员,辛辣带劲。原来是西安首期电视问政节目《问政时刻——工作作风转变进行时》。直播现场,大屏幕、主持人居中,一边是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的11位官员,一边是特邀的学者观察员和媒体代表;现场还有280名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副市长等领导。

一开始,11位官员和观察员等都是正襟危坐,表情平静。但暗访短片一播放——房管局直管的公房小区垃圾遍地,乱搭滥建,房子老旧失修不堪忍受,住户愤怒地诉说,多次反映无人理睬……观众聚焦,情绪渐渐表现在脸上,而西安市房管局局长夏俊山等11人则越来越紧张不安。

然而不安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主持人、观察员、媒体代表、现场观众以及场外网友,一个接一个点名道姓的犀利质问,让11位房管局官员真正感受到了什么叫“放在火上烤”。“作为局长,公房小区管成这个样子,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汗颜的局长夏俊山尽量谦恭:“大家都希望住到一个温馨舒适的小区,我们一定要把群众放到心上,下一步尽快整顿维修,加强物业管理。”

但主持人、观察员、观众不依不饶:“请具体说清楚,到底什么时候落实?”最后,夏局长不得不承诺“年底之前一定做到” 。

据介绍,该问政节目目的是“为发挥人民群众和新闻媒体在政府行政工作和作风建设中的监督作用,有效解决‘慵、懒、散、空、玩、奢’及为官不为、廉而不为、工作低效、环节梗阻等工作作风中的突出问题。”首期播出,收视率高出频道同时段平均收视率4倍,据估计当晚受众超过百万人次。

每月一期,纪委追责

电视问政的关键是暗访短片,而暗访拍摄是一项难度特别大的采访,往往几十秒、一两分钟的播出,背后是多少天的周旋、投入。因此,一期节目,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时长,却需要多少人几十天的筹划、准备。初期,问政时刻定为每两月一期,逢双月的8日播出。

2016年12月,王永康由浙江调任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当月,从他亲自上街检烟头并处理干部开始,古城西安掀起了一场烟头、厕所、行政服务效能“三项革命”。为了让这次风暴真正“刮”起来,他要求宣传部,“要策划一档能够聚焦民生问题,监督落实整改,为百姓说实话讲实效的舆论监督节目。”很快,西安广播电视台即学习浙江卫视经验,创办了“西安电视舆论监督新坐标”——《每日聚焦》。首期节目即聚焦烟头、公厕的脏乱差。

首播之前,王永康特别要求“播出前一定不能泄密。节目组要多找问题,扩大线索来源,通过电话、微信、微博等方式征集线索,把市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拍出来,监督政府把问题解决好”。

不久,王永康又到西安广播电视台看望采编人员,要求把《每日聚焦》与《问政时刻》一起做成电视问政品牌栏目,发挥“特种部队”“尖刀兵”的作用,围绕催生重大改革的题材、围绕民生“九难”找选题,问政问出一股“清风”。

《问政时刻》由此提速,由每两月一期加快为每月一期。为了确保节目的动真碰硬,拍摄暗访短片的记者与节目组签订了保密协议,除了本人和节目组负责人,就连台里的领导也不知道是哪位记者、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进行拍摄。

同时,配套电视问政的问责力度,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从原来的被问政单位内部问责,变为市纪委问责。

截至3月18日,西安市纪委已对这两个栏目曝光的35个责任单位、287名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和处理,轻则警示、诫勉谈话、做出检查,重则免职。最新通报显示,针对4月份两个问政节目曝光的问题,市纪委又对20个责任单位98名责任人进行了问责,其中给予党政纪处分16人;对82人进行通报、诫勉、组织调整或者停职检查、调整职务、做出检查、警示谈话、批评教育等相应的组织处理;对7个单位通报批评、责令11个单位做出检查、责令2个单位限期整改。

让官员出汗群众出气

截至目前,《问政时刻》已直播12期,几乎每期,都有那种“让懒政出丑、让官员出汗、让群众出气”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对西安市卫计委问政时,就出现了“24小时投诉电话”无人接听的尴尬局面。

短片曝光了雁塔区鱼化寨等地泛滥的黑诊所。开始,雁塔区卫计局局长陈兴善还算沉稳:“我们没有及时去检查,因为我们执法力度有点小,但并不是我们没有巡查,雁塔区的黑诊所确实比别处多,我们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确实不强,曝光过的黑诊所,三日内全部打掉。”

这时候,主持人问他是否知道举报电话。陈兴善还算记得准确。“是否24小时开通?”“是。”于是,工作人员现场拨打,可电话响了很久却无人接听。节目继续了一会后,再拨,依然无人。刚才还信誓旦旦的局长,脸色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局长快哭了,话音未落就被现实无情揭穿。”“热线电话就是聋子的耳朵!”“局长内心很崩溃”网上一片调侃,现场阵阵嘲笑。

在6月8日的问政中,节目设置了一个新规则,即现场媒体观察员可以对答非所问、套路回答亮黄牌,吃三张黄牌必须闭嘴。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永民就“倒了一霉”。

当时,短片曝光了第五个问题:西安市城西客运站和城南客运站周边,黑车营运肆无忌惮。逆行、超载、中途倒卖,将乘客置于十分危险的境地。不少黑车公然拉客,而运政干部视而不见。记者向运政监管部门反映,5分钟的路程一小时才到达……

此情此景,西安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张永民说:“知道这种情况,打击非法营运是交通运输管理部门主体,工作确实不到位,存在很大漏洞。片中有运管不作为,对于不作为将认真严肃处理……”话音未落,刷!刷!刷!张永民被三张黄牌叫停。

在7月8日的最新一期《问政时刻》中,暗访短片揭露出了一幕幕荒唐可笑的成规模数据造假,让人不免疑问:还有什么是真的?

为何媒体看得见而官员总不见

毫无疑问,西安的电视问政掀起了一场风暴。观众网友围观、参与越来越火,如坐针毡、汗流浃背的官员不得不谦恭受考,研究整改不过夜、从行动到制度,媒体参与力度不减,观察员和现场观众质问越来越辛辣。

有观察家评论:第一,电视问政会让政府官员意识到,自己是个被监督的对象,应该对老百姓负责。第二,它是干部和群众之间一座沟通的桥梁,拓宽了群众的诉求渠道,体现了民主的进步。第三,电视问政能够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也有利于进一步维护和实现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记者注意到,为西安电视问政大声叫好是网友的主流声音。“有威力,是治庸、治懒的好方式,是践行群众路线活动的创新之举,有利于促进官员到群众中去,让官员体会百姓的冷暖,进一步增强官民的鱼水情。”

同时,从期望节目持续、深入、有效的角度,人们也提出了更深的、值得思考的问题。比如有一种担忧始终在表达说,官员在直播间的应对出现了“套路化”,即道歉认错+积极表态+连夜研究,如果都这样的话,问政容易变成一场官员作秀;比如还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有更深入的措施来确保事后整改成为工作、机制创新,而不是为了应付问政就事论事;比如也有批评意见说,有的部门当时表态诚恳,行动看似迅速,但好多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现场观察的多位教授在多次节目中则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媒体几个记者一去就发现了问题,而作为专司管理服务的政府部门却长期视而不见?非要见到短片才“触目惊心如同初见”?这是老百姓在期待的答案。